纽约“学区房”无“天价” | |
发布日期:2016/10/19 | |
在美国,即便在人口最为密集的纽约市,“学区”虽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因素之一,但远非决定性因素,所谓“好学区”的房价更达不到“天价”程度。
多数观点认为,美国不存在“天价学区房”的主要原因是公立教育体系的设计、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调节配置以及对房地产投机空间的有效压缩。
美国教育有私立与公立之分,免费公立教育的涵盖范围包括小学、初中和高中。私立学校因为收费高昂,提供高端教育服务,自然不存在“学区”之分和入学限制。而公立学校为保障公平,一般都规定学生就近入学,就读于居住社区所属学区的各级学校。
纽约市根据地理位置,大体划分为32个学区,其中公立小学有大约715所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,2014至2015学年共有41.6968万名学龄儿童入学,每个学区的公立小学入学率基本能够达到90%左右。
不过,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存在差异,一些“好学区”内的学校师资优良、财力雄厚,设有特长班和外语、艺术类的附加课程,这自然就吸引了不少家长为子女教育考虑而搬到“好学区”内。
但是,纽约彩虹置业创始人辛迪·殷认为,总体而言,纽约的“学区房”供求不存在过热问题,更不可能被炒成“天价”。多数购房者看重的是居住社区的综合指标,包括教育、医疗、社区服务、公共交通等多重因素,很少有纯粹为了“择校”而出手购买高价房的现象。
在美国,公立学校“保底”职能明确,入学门槛低、管理相对人性化。无论学生家庭是拥有住房还是暂时租住,只要能证明其申请时确实住在该学区内,就能顺利注册入学。这样,学生家长完全可以“择校”而不买房,省去很多麻烦。
纽约市教育局还规定,学生一旦完成注册入学,无论家庭住址此后搬迁到何处,学生都有权利在同一所公立学校继续就读直至毕业,这在保障学生教育连续性、稳定性的同时,也进一步淡化了学区的概念和影响。
当然,少数好学区、好学校会出现申请人数超出招生容量的情况。这时,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会采取按报名先后顺序、抽签、设立候补名单等相对公平的方式来决定录取,实在无法招录的生源将被安排到其他学区教育水平基本相当的学校。一般来说,在学区当地居住时间长、多个子女中有一名已经在校就读的家庭,在招录过程中会得到优先照顾。
此外,美国联邦、州和市三级政府均会在教育预算制订和专项拨款时,有意识地向排名靠后的公立学校倾斜,通过政府教育基金(主要来源非地税)的统筹使用、合理分配,尽量缩小学校之间实力差距,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均等。有时一些地方政府也会将从部分高房价地区征集上来的地税,在更大范围内调节分配,从而令那些低于平均教育水平的学区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。
这些措施在纽约也收到一定成效。比如,在以贫困混乱的曼哈顿黑人聚居区哈莱姆,在州政府和市政府教育拨款的主要支持下,也有排名较为靠前的公立学校,甚至可以吸引到跨区入学的生源。
而且,美国公立学校办学强调特色差异,学生考核重视综合素质。美国很多公立学校均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,特别是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发掘培养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。这种差异化办学模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分流了好学区、好学校的招生压力。 |
|
返回>> | |